Feb 11, 2023

文明的逻辑(下)

人类的发展一直追求着规避风险。家族、礼制、宗教、贸易、金融等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对冲风险。

避险价值与社会作用

8 商业市场&漕运物流

对农耕民族来说,贸易可以保证在区域饥荒时保证食物供应。

而贸易发达程度与物流息息相关,所以运河通畅/海运兴盛时,沿途地区更安定、更文明。

9 海上丝路&全球化

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都鼓励教徒去远方定居传教,而儒家不鼓励远行

儒家祖先崇拜可以视为多神教

跨区商贸市场有助于收入增长,也有利于平滑民众的消费风险,使灾害不至于造成动乱。

10 金融市场

高利贷有存在的价值 平滑滤波? 降低犯罪率

伊斯兰教禁止有息放贷 -> 社会偏袒借款方,敌视放贷方 -> 要么没有借贷,要么利率超高(风险溢价高)

中国选择宗族并长期细化儒家礼制,使宗族与名分等级秩序发达,让中国人借助血缘信任体系解决亲族间的跨期互助。该体系在工业革命前的社会是成功的,但代价是抑制了超越血缘的契约体系的发展,延缓金融市场的演进。

古希腊基于平民大会、参议院(贵族院)、法律和民选行政长官管理公共事务。因此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等西方文明开道者,将注意力集中在超越血缘的公共事务、社会治理和政权制衡的问题上,从上而下构建社会秩序,包括个人权利、社会资源、公共产品、权力来源、权力制衡问题,从而内生出陌生人间跨期交易的制度

11 福利&国家起源

除了自然灾害,现代出现了新的人为灾害,如新冠疫情期间,互联网和全球化下的各国政府联合救市行动、超常规增发货币供应,深藏新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风险

宗教改革:

基督教(之后的天主教):强调教会实现转移支付,不强调工作的义务,济贫救灾是教会的专属。

将贫困神圣化,穷人是耶稣基督的挚友,“穷人的祷告更有用”,富人会下地狱,但可以救济穷人让穷人替他祷告,以期免于下地狱。方济各会

加尔文新教:英国、荷兰、瑞士及英国殖民地、美、加、澳、新西兰,也反对政府介入福利。强调勤奋工作,把贫困归于个人努力不足。

“先决论”,人生前已被决定好上天堂或下地狱,努力工作是发现自己归属的具体方式。工作成功、富有是上天堂的信号;工作失败、贫穷就应该加倍努力工作,以最大化证明自己不是被安排下地狱。

劳动才能取悦上帝,贫穷不光荣,世俗政府也不应该通过福利救济改变上帝的先决。

美国大多数人口信奉新教的州,反对大政府,反对政府福利,支持共和党;

相反,大多数人口信奉天主教的州认为工人应该无偿获得工伤福利

路德新教:德国、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。强调贫穷不是光荣,行乞应被禁止,施舍不是寻求救赎。信耶稣基督、守教义就能得到上帝恩赐,行善施舍与赎罪券无异,都是教会被世俗利益腐蚀的表现。

勤奋劳动是光荣与义务,政府有责任救济值得救济的人。身强体壮却行乞的人、因欺诈、懒惰而贫穷的人,应该被惩罚,不值得救济。

12

郁金香泡沫

南海泡沫

1939年金融危机 二战

公元33年罗马金融危机

自然灾害风险和战争风险在古代催生了国家的起源;

工业化带来的失业风险促成福利国家的出现;

金融危机风险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经济管制权力。

干预型货币政策,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

Charles Kindleberger 金融危机相关作者